查看原文
其他

聆听青年:百年风华 医者榜样——裘法祖


 文学与传媒学院(ctgulm)〖第983期推送〗

:李高雅

嘉楠 

音频来源:耿紫姗

图文来源:网络

融媒体中心 | 出品


党团引领,青年响应时间浩荡,风草青萍;我们正值青春年华,正值国家之盛。生逢盛世,乃我们之幸;于盛世中奋斗,乃我们之责。聆听青年,聆听时代的旋律。

聆听青年声音,传递青年力量。大家好,我是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的耿紫姗,欢迎您收听本期的《聆听青年》。今天为大家讲述的是医者榜样——裘法祖的故事。

百年风华 医者榜样

——裘法祖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不可以为医。这是医学大家裘法祖生前常说的一句话。

裘法祖立志要做一名医生,初衷则是为了解除千万个母亲的病痛。1914年,裘法祖出生在西子湖畔一个“书香世家”,18岁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预科班学习德语。1933年春天的一个傍晚,裘法祖的母亲突然腹内剧痛,呻吟不止,医生、郎中都束手无策。不久,母亲就痛苦地离开了人世。裘法祖含悲查阅西医书籍,发现他的母亲竟是死于在国外只需要十几分钟做个手术就能解决问题的阑尾炎。他一拳狠狠地打在桌子上,立志要解除千万个母亲的病痛。从此,他更加勤奋学习医学知识。

1936年,裘法祖赴德国就读于慕尼黑大学医学院。在来到德国的第七年,他被提升为外科主任。而由中国人担任外科主任,这在当时的德国史无前例。虽然在德国已经稳定,但当祖国需要时,裘法祖毅然选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1945年抗战胜利了,怀着一股爱国热忱,我决定回到祖国工作。”1983年,裘法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入党申请书中,他这样写道。他说:“我有三位母亲,一位是生养我的母亲,一位是教育我的同济,一位是我热爱的祖国。”

40年代,裘法祖敏锐地觉察到,传统的“大外科”已不能适应外科医学的发展,于是着手勾画在外科领域建立专科的蓝图。不久即在国内率先将外科分为普通外科、骨科、胸心外科、小儿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等。在他的精心扶植下,各专科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逐步发展,自成体系60多年来,裘法祖“稳、准、轻、细、快”的高超技术被誉为“裘氏刀法”,并改进不下数十种新手术术式,挽救了无数患者的生命。“裘氏手术”讲究精准,尽量减少对病人的损伤,“划破两张纸,下面第三张纸一定完好无损”,这套手术规范至今影响着我国许许多多的外科医生。除了医疗实践,他著书立说、教书育人也成就不菲。裘法祖一生桃李满天下,从60年代开始,培养出三代学术带头人,他反复教育学生要做到“三会”、“三知”,“手术要会做、经验要会写、上课要会讲”,“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裘法祖用他的科学态度、技术特色、道德情操和人格风范影响了外科学界的几代人,被他的学生们自豪地称为“裘氏风范”。

“病人对医生的信任不是宣传出来的,而是在与病人相处中一天一天建立起来的。一个医生要理解病人,就应该知道病人在想什么。在我夜不能寐的时候,我常常扪心自问,我还有很多失误的地方,对病人做得还很不够,我因此感到惭愧和不安。”裘法祖一再强调,做医生最重要的是要端正服务态度,因为医生的工作关系到人的生命。

相传三国时期的名医董奉为乡民治病从不计酬,只请治愈的病人种几株杏树,他行医一生,屋后的杏树蔚然成林。在数十年的从医生涯中,裘法祖虽不能忆及每一位病人和每一次手术经过,但他不知,其身后却已是一片杏林。

青年心语耿紫姗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裘法祖是一位榜样,是一种精神。以自己的医术,化为革命的动力。将自己的苦痛,化为成功的硕果。他无不具有高尚的品德,高超的技术,高度的责任心,而他却一向清贫,是全体中国人民所值得骄傲和学习的榜样。

END


● 聆听青年:中国梦,我的梦
● 聆听青年: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聆听青年:密码的故事
● 聆听青年特别版:纪念江泽民






*你的点赞分享就是小文最大的动力*

欢迎点赞、转发分享与评论,小文接受所有的赞美与批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